刚过去的三季度,全国31个省区市的GDP“成绩单”总算拼齐了。盯着满屏涨跌的数字,不用扒报表也能摸出个门道——中国经济的“基本盘”稳得很,而藏在数据里的“新变量”,比单纯的增速更值得琢磨。

前三季度GDP:中部地区很亮眼

先看“压舱石”经济大省的表现。GDP前十的省份,前三季度占了全国六成以上的总量,算是把“挑大梁”的责任扛稳了。江苏这次跑得最快,前三季度GDP首次冲破10万亿,成了全国第一个在三季度就迈过这个门槛的省份;上海、湖南也跟上,首次在三季度挤入“4万亿俱乐部”——现在十强省的入门线,直接拉高到了4万亿。但竞争从来不是“躺赢”:广东作为第一大省,这次增量居然被江苏、山东、浙江反超了。不是广东不行,而是它在啃产业调整的“硬骨头”,而苏鲁浙早就在科创和产业升级上“闷头冲”,这种“你追我赶”的较劲,其实是最良性的发展状态。

前三季度GDP:中部地区很亮眼

比经济大省更“亮眼”的,是中部六省的“逆袭”。去年还有人说中部增速“缓下来了”,今年直接用数据打了个“翻身仗”:除了山西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,其他五省增速全超全国,湖北更是拿出6%的增速,仅次于甘肃、西藏,排进全国前三。支撑这份成绩的,是“硬核”的产业升级:湖北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涨了13.5%,锂离子电池、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冲了42.8%、24%;安徽更猛,高技术制造增长27.8%,笔记本电脑、工业机器人产量都在两位数往上——最标志性的是汽车产业,安徽的汽车产量、新能源汽车产量直接超过广东,稳居全国第一!湖南、河南的汽车产量也往上窜,湖南甚至一下子跃进全国前十,中部的“汽车版图”,这次真的改写了。

前三季度GDP:中部地区很亮眼

东北和西部的表现,也藏着“发展密码”。吉林增速5.3%,继续跑赢全国,工业增长8.4%,汽车、装备、医药等八大产业都在涨,加上长春都市圈获批国家级,给东北振兴添了把“新火”;西部则是“分化”:陕西、四川靠科创保持快增长,贵州、云南因为传统投资模式慢了下来,山西、内蒙古受能源价格影响增速回落,但它们也在捣鼓能源转型,只是效果还得等阵子才能显出来。

前三季度GDP:中部地区很亮眼

其实看完这整套数据,最让人踏实的不是某个省份的“高增速”,而是中国经济的“多极支撑”:经济大省扛压力,中部地区闯新路,东北在振兴,西部在转型,新旧动能正在慢慢换岗。这些数字不是冷冰冰的统计,而是每个地方在找“新增长点”的努力——稳中有进,才是中国经济最扎实的底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