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80、90后来说,娃哈哈AD钙奶的甜香,大概是刻在童年DNA里的味道——拧开瓶盖时的“砰”声,吸一口时顺着喉咙滑下去的顺滑,连瓶身上歪歪扭扭的“娃哈哈”三个字,都像童年暑假的“入场券”。但这个陪伴了几代人的国民品牌,最近却因为“宗家叔侄”的两场“新动作”,再次站到了舆论的聚光灯下。
9月12日,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消息,被集团证实的那天,陕西娃哈哈工厂的工人还在疑惑:“刚把劳动合同转到宏胜(宗馥莉控股企业),怎么董事长就辞了?”没想到短短5天后,她的叔叔宗泽后,带着一个叫“娃小智”的新品牌,直接把“竞争”两个字写在了脸上。
10月11日,蓝鲸新闻从“娃小智”招商人员处核实到:10月10日,“娃小智”在杭州开了全国招商会,“买10万以上拿区域独家代理,首次拿货3万起,不用交保证金。”更直白的是招商人员的话:“我们是宗泽后这边的宗氏家族,就是要和宗馥莉的‘娃小宗’抢市场。”
这个“娃小智”到底是什么来头?天眼查数据显示,娃小智食品(杭州)有限公司今年刚成立,宗泽后是实际控制人。而它的产品线,几乎是“复制”了娃哈哈的经典——AD钙奶、矿泉水、椰子水、八宝粥,“配方和娃哈哈一模一样,但价格能低一成。”招商人员说,目前已经签了153家客户,主要在浙江,还有湖南、贵州的连锁超市和批发市场。
这边“娃小智”紧锣密鼓铺渠道,那边“娃小宗”的经销商已经在发愁。陕西一位做了8年娃哈哈的经销商告诉记者:“娃哈哈的牌子响,换成‘娃小宗’,消费者第一反应肯定是‘这是不是假的?’”但他也承认,最近宗馥莉的热度帮了忙,“至少大家知道这是宗家的新品牌,不会直接拒卖。”
比经销商更慌的是一线工人。陕西娃哈哈工厂的一位员工说,现在除了矿泉水生产线还在转,其他线都停了,“约60个工人待岗,我们也不知道以后要生产‘娃小宗’还是‘娃小智’,或者别的什么。”而他们的劳动合同,早在今年2月就转到了宏胜集团——宗馥莉的“大本营”。
宗泽后在朋友圈里的一番话,把这场“家族对垒”的根源摊开了。他直指宗馥莉接班时“犯了错”:“接班娃哈哈不该先想做大规模、赚钱,应该先做慈善,让所有人认可你。她倒好,锋芒毕露,刚易折啊!”言下之意,宗馥莉的“强势”,或许是她辞任的原因之一。
而更核心的矛盾,藏在“娃哈哈”这三个字里。宏胜系的内部通知已经暗示,“娃哈哈”商标的使用需要全体股东一致同意,否则2026年之后可能没法用了。这也成了叔侄俩各自立品牌的导火索——既然不能共享老商标,那就各自拼新品牌,凭本事抢市场。
对于消费者来说,不管是“娃小宗”还是“娃小智”,都是“娃哈哈”的“影子”:它们带着老品牌的配方,却贴着新标签;带着宗家的基因,却要在货架上“互相抢位置”。有人怀念娃哈哈的老味道,有人好奇新品牌的性价比,有人担心“分家”会让情怀碎掉,但更让人感慨的是:一个陪伴了几代人的国民品牌,终于走到了“传承”的十字路口——到底是要守着老商标的情怀,还是要带着新品牌闯市场?
宗泽后说,“娃哈哈不是宗家的,是和员工、消费者一起建的。”宗家的两位成员,带着各自的新品牌“打擂台”,到底是会让“娃哈哈”的基因延续,还是会把老品牌的情怀分流?或许只有市场能给出答案,但可以肯定的是,接下来的饮料货架上,“宗氏家族”的新品牌,会比以前更热闹。